「一则传说故事」谭子理于嘉靖三十八年浙东象山的事迹


【资料整理】南宋陈元帅与海道副使谭纶

陈元帅,逸其名,行万十五,静观丞相从子也。少负勇略,拜议郎。理宗时,屡立战功,擢大元帅。德祐中,伯颜入临安,将士解体。陈宜中、张世杰奉端宗及广王爵,由越州航海而南,元帅扈从。舟次象境金井湾,得暴疾,知不可起,谓左右日:“吾世受宋恩,生不能报,死当为厉鬼杀贼。”遥向帝舟,叩头长恸而逝,遂葬于姥岭之麓。死后屡著灵异,其地立庙祀焉。嘉靖己未(1559年),倭扰海上,海道宪使谭公纶部兵来剿,神见梦,获大胜。因修其庙,匾日“神武”


浙江宁波象山县东陈乡的神武坊陈元帅巡安行道会,举行于农历七月初九日,南宋陈元帅生辰的前三天。

明代嘉靖时期,海道副使谭纶奉令前来清剿一股筑塞作营于浙江东南海域,大目洋海边的何家揽(今称王家揽)的倭寇。是时,谭纶率军驻师陈元帅庙,当夜,一位宋时的将领入梦与他言论战情,认为应在金井湾处设奇伏击倭寇。明军大胜后回营庆功时,听闻当地此庙兴建的缘由,才知道这位陈元帅,于是谭子理捐资重修了陈元帅庙,并题书“神武”二字,又在此庙东北向的陈元帅墓前建造了石牌坊,此后便称“神武坊”。



这个故事流传久远,至今“陈元帅巡安行道会”一直是东陈当地有名的民俗盛会。嘉靖己未即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,谭子理平倭象山的事迹是在这年三月,前一阶段是他在台州知府任上三年满,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,兼巡视海道,开府宁波;后一阶段紧接着是台州温州之战,以及非常著名的谭纶率军夜奔三百里解围桃渚、谭戚配合默契的海门卫之战等几件大事。

(这年冬十一月,谭戚携手同游天台山,冒雨夜宿国清寺、桐柏官和天峰寺,浮生偷得三日闲~ 谭戚一起去游玩,那俞帅呢?这就要问老胡了.... 俞帅被押逮至京师,体验狱中游。前期谭纶接到平倭象山的调令后,随即与俞大猷一同商议如何布兵,但象山捷报之后不久俞帅就被捉走了,子理茫然)



《年表》嘉靖三十八年己未(1559)

三月,倭犯浙东之象山,纶令俞大猷率师后继,身先驰之。适倭夷800抵马冈,戒左兵遮其前,右兵截其后,而以劲卒横冲其中,夷大溃,斩首数百,余逃匿山中。翼日,纶勒兵攻何家(石+览,是一个打不出来的字... 文中都用‘揽’字暂替)倭巢,夷奔舟,举火焚之,歼焉。

同月,柯梅倭扬帆出海,胡宗宪委罪总兵俞大猷以自解,遂逮大猷至京师,以副总兵卢镗代之。

是春,把都儿犯蓟州。

《去思碑颂并序》

己未三月,夷至何家揽,公将行。或劝且坚守,公曰:“吾精兵数千,今日拉朽则军声振,军声振则诸郡安矣。”遂部署二营,分兵属之。夷八百抵马冈,公戒左兵军其前,右兵截其后,而以劲卒横冲其中,夷大溃,斩首数百,余逃匿山中。翼日,公勒兵攻其巢,夷奔舟,焚之,歼焉。自是,夷不敢窥中国者三载。

年表和去思碑序里对谭纶平倭象山的事迹,记述更详细一点,又去看了一些这件事的专业分析资料,子理超苏!!一点点背景交代→倭寇最初来自海上,乘船要借风力,一年中主要活跃猖獗于东北风盛行的汛期。一个是春夏之交,三四五月的大汛;一个是秋冬之交,九十月的小汛。与之对应的东南防倭重大节点被称“春防”“秋防”。

嘉靖三十八年(1559)的三月“春防”时期,倭寇三百余人聚集何家揽,据险为巢,树栅自固。


对于此番作战,谭纶考虑认为:此时敌人登陆人数并不多,以自己现有兵力不难将其消灭,可是当时正值春汛时期,泛海而至的倭寇会越来越多,如果倭寇有了充足后援,则很难将其一举全歼,因此必须派兵加强海上防卫力量,增派战船巡视海上,阻止敌人大批登陆。于是谭纶决定先派水军巡察海上,以阻断倭寇的后援,自己则亲率一支刚刚训练好的精兵,由陆路发起进攻。


整场平倭大捷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:

前期数日后,谭纶率军抵达定海,就在他正要领兵向何家揽进发时,一些将领向他提出:“我军劳师远征,士卒疲惫不堪,宜先休息几日,再与敌决战。”谭纶觉得,此次登陆的倭寇不足三百,明知我大兵云集,仍盘踞何家揽,树栅自固,试图长期坚守,占为巢穴,丝毫不把我军放在眼里。在这种情况下,必须出其不意,打他个措手不及。于是第二天,谭纶就指挥明军朝何家揽方向攻击前进。

(“诸将士以疲请休”可惜子理不许,跟着谭子理打仗哪能想着停歇休息...这次三月平倭象山还算好,接下来四月份的桃渚之战才是可怕的“劳师远征”~次月谭纶驰援台州桃渚,冒倾盆大雨跋山涉水,仅两天两夜疾行300余里,饥甚仅以柿枣为粮,途中数次与倭寇遭遇战,连战连捷,两昼夜急赴桃渚最终解围台州,接着又是有名的海门卫之战,谭纶这次驰援桃渚也被说是“此兵家所忌,而公弗忌也”。所以不要怕眼前的困难,因为还有更大的困难在后面等着你[手动狗头.jpg],而且还不能抱怨毕竟人家身先士卒,虽然劳师远征但却仍然履战皆捷,可怕的谭子理....)


接着~第二天他就领兵进发何家揽,但大军刚到距离何家揽附近的马岗地方,突遇刚刚登岸的五百余新倭,正从金井头(这个地方正是南宋时期陈元帅战死的地方,传说故事里他在头一天晚上,入梦告诉谭纶要在这里伏击倭寇)方向开来,打算与何家揽当地倭寇会师。见此情景,谭纶当即改变作战计划,决定先消灭这股倭寇,后取何家揽贼巢。谭纶指挥明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,左路突袭前锋,右路截断敌人后路,两翼前后迂回包抄,中路劲卒横冲其中,明军势猛且训练有素,倭寇弃甲大溃,明军则一路穷追不舍斩获首级无数。

后期作战,因为这股新倭被灭,谭纶以兵力优势将盘踞何家揽巢穴的倭寇团团围住,对方凭借险要地势和坚固栅塞拼死抵抗,明军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,均未奏效,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谭纶又派出一支人马,从险峻崎岖的山间小道绕到敌后,从侧后方发起攻击,明军攻势锐利,盘踞何家揽的倭寇最终抵挡不住,纷纷溃逃海上。谭纶随即指挥水军拦截,又因风纵火,焚毁数艘倭船并剿灭余下倭寇。

自是,夷不敢窥中国者三载”,子理超帅!

cr.《谭纶评传》




陈元帅托梦预言金井湾的传说,跟谭子理平倭象山的事迹结合起来很有趣,于是又去找了一些相关资料记载。

1、【神武坊陈元帅巡安行道会·摘录】

综《浙江通志》《嘉靖府志》、历代《象山县志》等记载:

神武坊陈元帅,为南宋末代丞相陈宜中的从子(侄辈),排行十五,名字失传,精通武艺累建功勋。南宋末年,元军入侵浙江,陈宜中陈元帅等拥立益王赵昰抗击元军。益王逝后,又奉赵昺为祥兴帝,继续抗元。是年,祥兴帝一行在陈元帅等人保驾下,乘船南退福建,途经象山金井湾(今金井头),陈元帅忽染急疾而亡,部属见金井湾、沙岗一带都是海域,寻到姆岭南麓落山鸡岩下将其安葬,随后也各自殉亡(这个说法听起来很诡异?猜测或许是陈元帅与将领们在此处遭遇敌情,相继阵亡)。不久,元军乘船追来,陈元帅显灵,率领阴兵打着帅旗,布列海岸。追兵见状,怖惧不敢登岸而退,使东陈这一带地方免遭蹂躏

当地黎民百姓感激陈元帅之灵,在其墓前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祠庙,为避元朝追查,名灵济庙(忽然串戏到谭子理嘉靖二十三年参与的灵济宫大会),祭祀陈元帅,明代时期正名为陈元帅庙。起初为东陈、沙岗、马岗、海墩、岳头、北山下等六村共祀,故又名六保庙。


2、《象山县志·卷九·史事考》(李洣修陈汉章等撰32卷本,民国十五年刊印)

(谭纶)乃进兵,至马岗,贼继至者五百,自金井头而来,至近,纶即移兵先击之,前锋既接,纶分兵从中冲之,贼遂大败。追至落头(今宁波岳头),斩级以百计,贼避山中,竟宵遁焉。翌日,纶率军进捣何家(石+览字)贼巢,贼殊死战,纶遣奇兵从间道出贼后,击破之。贼溃人舟中,因纵火焚之,俘斩略尽。

当地县志里也记载了谭子理平倭事迹。


3、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·方舆汇编·职方典·第0979卷》

宁波府部汇考五·祠庙考二

《府志》灵济陈元帅庙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,元帅宋丞相宜中,从子少负勇略,拜议郎理宗时,屡立战功,擢大元帅。德祐中端宗航海而南,元帅扈从舟,次象境金井湾,得暴病,临卒谓左右曰:吾世受宋恩,生不能报,死当为厉鬼杀贼。遥向帝舟叩头长恸而逝,遂葬于姥岭之麓,因立庙祀之。

府志里陈元帅庙的记载。




●传说的疑似由来

嘉靖年间进士周希程,正好是当地浙江宁波府象山县人,他所撰的《陈元帅庙记》,里面记述了谭子理平倭和陈元帅托梦的事迹,这个版本或许是这则传说最早的记述(?)

作者周希程,字道夫,又字凤山,周璋之子。嘉靖十三年举于乡,赴礼部试,以乙榜授寿张县教谕。六载,成进士,授广东番禺知县,转苏州府同知。(明)张朝瑞《皇明贡举考·卷五》里有段:

浙江乡试第八十四名举人。嘉靖二十年(1541年)中式辛丑科会试第八十九名,登第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。

这位周希程生卒年不详,但跟方逢时是同科,与谭纶他们是同时期的人,感觉可信度挺大的。谭子理为陈元帅“神武坊”题书取名,挺符合他的爱好,叙州府的三台书院也是谭纶题书额匾,《宜黄县志》里也记载过他会经常给奇山石洞、城楼取名字。


陈元帅庙的大殿侧壁上,绘有“圣绩图”,画着陈元帅显灵弯弓射杀败退船上倭寇的图像,跟谭纶平倭象山的事迹相融合,这样感觉他们在某一时刻其实是同一个人。谭纶在浙任台州知府的时候,有记载他“躬习骑射,贯革超乘,万夫莫及”。



陈元帅与部属们英灵不散,死后仍带领阴兵抗击敌寇的传说,很戳人。不论或真或假,这篇传说的故事都是非常精彩出色的,一眼中意,特意留存~ 

宋明两朝两代爱国将领,时间相距数百年,人物一生一死,时空交叠,情景重合的彪炳勋绩,分外令人动容





评论(10)
热度(44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© 芝姬越 | Powered by LOFTER